兰陵萧氏,以萧望之而闻名。萧望之,巨儒达学,名节并隆,为西汉东海兰陵(西汉时,兰陵属东海郡)人。萧望之在政治上官至三公,辅佐皇帝,尽职尽责,为西汉王朝的中兴和发展建立了功勋。其后人更是显赫尊贵,南朝齐、梁的建立者——萧道成、萧衍便是其后裔。另外,在史学、文学、儒学等领域萧氏裔孙也做出了突出贡献。这些人虽迁移生活于南方,但仍以兰陵为自己的籍贯,以萧望之为自己的祖辈。
兰陵萧氏的始祖是不是萧何,自古就有较大争议。萧道成的孙子萧子显在《南齐书·本纪第一·高帝上》中称萧道成乃“汉相国萧何二十四世孙也。何子?定侯延生侍中彪,彪生公府掾章,章生皓,皓生仰,仰生御史大夫望之。……萧何居沛,侍中彪免官居东海兰陵(秦汉时,兰陵属东海郡)中都乡中都里(今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北的小仲村)。”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中亦称萧何孙——谏议大夫、侍中彪,以事始徙兰陵丞县,萧望之系萧何六世孙。但班固在《汉书·萧望之传第四十八》中,称萧望之“家世以田为业”,没有提及其祖辈。颜师古也在《汉书》注中指出,近代谱牒妄相托附,云望之乃萧何之后。萧何乃汉室宗臣,功高位重,子孙胤绪具详表、传。望之距萧何年载非遥,市相未变,长老所传,耳目相接。若箫望之实承何后,史传宁得弗详?《汉书》既不叙论,后人焉所取信?训诂大师颜师古认为,说萧望之系萧何之后,是兰陵萧氏后人在写谱牒时的附会。
萧望之是不是萧何之后,是和萧彪是不是萧何之孙直接相关。《南齐书》和《新唐书》都云萧彪系萧何之孙,被免官后,迁居于兰陵,此后才有了兰陵萧氏。据《汉书》表、传记载:萧何薨,子禄嗣,薨,无子。封何夫人同为?侯,后罢同,小子延更封为?侯。延死后,子遗嗣。遗死,无子,以遗弟则嗣,有罪免,祀绝。景帝怜之,封萧何孙、则弟嘉为列侯。《汉书》表、传中只记录了萧何的三个孙子,即萧何小子萧延的三个儿子:萧遗、萧则、萧嘉。如果萧彪是萧延之子、萧何的孙子,作为朝中高官,按道理应该出现在萧何世系表中。《汉书》既然没有论叙,在《南齐书》、《新唐书》等后人著述中,萧何却多出了一个官至谏议大夫、侍中的孙子彪,实难以置信。这些,都成为后人争论的焦点。
抛开争论,那么兰陵萧氏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?萧姓的起源可以远溯到三千七百年前的殷商时代。《姓氏考略》载:“萧氏,殷旧姓也,望出兰陵、广陵。”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中亦有殷民六族,其中之一为萧氏的记载。萧姓出自子姓,春秋时期,宋始祖微子的后裔——大心,在平息宋内乱中,功勋卓著,受封于宋附属小国萧邑,建立萧国,称为萧叔,其后代为萧氏。当时萧国地区,就是现在安徽省北部的萧县。故从地理上来说,萧氏的发详地便是鲁南及苏、皖北部交界这个地区。此后由于战乱不断,萧国命运多桀。在《左传》中,记载了楚国多次伐萧的事件,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载:“冬,楚子伐萧。宋华椒以蔡人救萧。……王怒,遂围萧,萧溃。”萧也曾被楚夺取,后又回归宋国,但战国时终被楚吞并。萧被楚国占领以后,萧氏后人以萧不疑最为有名。楚相春申君门下食客三千人,萧不疑为春申君上客。
秦统一以后,在萧国原地附近设萧县,汉时属于沛(今江苏北部沛县)。萧不疑后裔萧琳之子萧何为沛县吏,辅佐刘邦起义,建立汉朝,“高祖以何功最盛,封为?侯,所食邑多。”萧何作为“兴汉三杰”之首,功居第一,位列丞相,其子孙多有列侯为官,分封各地,萧氏成为望族。山东、河南、陕西、河北、山西等地遂有萧氏迁入。
兰陵为古代名邑,地处山东省最南部的苏鲁边界,距离萧县、沛县较近,从地理位置上看,萧氏迁居于兰陵应是比较便利的。可见,兰陵萧氏是萧氏的一支,这一点不容质疑。萧氏迁居兰陵的中都乡中都里,也就是今天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北的小仲村,以种田为业,至萧望之时,日益显赫。可见,萧氏望出兰陵,兰陵萧氏只是萧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。
在历史上兰陵萧氏人才济济,谱写出了绚丽多彩的篇章。兰陵萧氏之所以人才辈出,有多方面的原因:(1)兰 陵(今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)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。尤其是两汉时期,兰陵的儒学兴旺发达,出现了一批享誉全国的儒学经师。兰陵萧氏受其影响较深。(2)晋末兰陵萧氏南迁,政治上达到了权利的至高点。萧氏政权十分重视文化教育,使萧家子弟在各方面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。这一时期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,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,有利于各种人才的出现。兰陵萧氏家族文化在和南方文化交汇融合后,显示出较大的活力。
兰陵历史悠久,早在夏、商时期,兰陵已兴起、发展。西周时,兰陵地属鲁国。鲁国文化基础十分雄厚,儒学的奠基者——孔子出生在这里,儒学的重要流派——孟学也形成于此。兰陵位于鲁国东南边境,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周礼的熏陶,成为儒家谈经习礼的滋生地。孔门弟子中多有沂蒙籍人士,这些人也将孔子学说广泛传播于沂蒙各地,使这一地区学儒的风气较浓厚。战国时期,著名的思想家、教育家荀子两度为兰陵令,治理兰陵近二十年。荀子任兰陵令期间,兰陵兴旺发达,六国的优秀人士,慕名而至,如水之归海,师事荀子,其中以李斯、韩非最为有名。荀子在兰陵广收弟子,兴办教育,并在兰陵著书立说,为兰陵培育了一大批人才。秦汉之世,兰陵在儒学上有成就的人物,大多是间接受到了荀子的影响。正如西汉大学者刘向所云:“兰陵多善为学,盖以孙卿也。”(荀子,字卿,汉时避宣帝询讳,改荀卿为孙卿)。西汉武帝时期,儒学独尊,为了更好地宣传儒家学说,开始“置五经博士”,又为博士置弟子员,并广设学官,使学而优者仕,把儒学和仕途密切联系起来。以高官引诱人们读经,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人穷究经学,尊孔崇儒成为整个社会的风尚。
两汉时期在全国影响较大的兰陵籍的儒学经师有:西汉东海兰陵人王臧、缪生,对《诗经》深有研究;褚大,为经学博士,学《春秋公羊传》;孟卿,“善为《礼》、《春秋》,授后苍、疏广。”其子孟喜,是西汉今文易经——《孟氏易》的创始人,他精研《周易》,以卦言《易》,在传播《易经》方面自成一家;疏广、疏受叔侄俩,精研《春秋》,分别任太子太傅、太子少傅,朝廷以为荣。东汉东海兰陵人王良,精通《小夏侯尚书》,学问深厚,求学者多达千余人。
兰陵浓厚的文化氛围对萧氏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在兰陵诸儒生中,萧望之巨儒达学,名节并隆。萧望之从小就刻苦好学。先与匡衡等人师从后苍,研读《齐诗》,后入京师太学学习,师事同学博士白奇,又从汉代著名经学大师夏侯胜学《论语》。由于他苦心钻研、博学多闻,赢得了当时京城诸儒的赞赏,为以后进入仕途奠定了基础。宣帝时,萧望之历任左冯翊、大鸿胪、御史大夫、太子太傅等官。宣帝病重时受遗诏辅政,拜为前将军、光禄勋,并领尚书事。元帝即位后,十分敬重萧望之,对其言听计从。因望之为人刚正不阿,遭宦官陷害,最后被迫饮鸠自杀。萧望之在政治上官至三公,辅佐皇帝,尽职尽责。同时他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经学大师,他曾在长安未央宫殿北石渠阁召集诸儒讲论“五经”异同,对儒学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,
兰陵萧氏自萧望之始日益显赫,此后,兰陵萧氏以儒学传家,数代不辍。萧望之子萧良、萧咸、萧由皆通晓五经,位至二千石,成为当时的名人。至东汉时,由于儒术长期“独尊”,逐渐出现了一些累世专攻一经并因此而累世高官的家族,兰陵萧氏家族即是其中一支。这一时期,萧氏裔孙颇有声望,如萧望之的孙子萧绍曾任御史中丞,萧绍子萧闳任光禄勋,也出过孝廉、博士等人才。
西晋末年,北方战乱,晋朝的官民纷纷外迁。当时的世家大族携其宗族、部曲、宾客渡江南下,多者可近千余家数万人,形成了一个个依籍贯集聚起来的流民群。
萧望之十三世孙淮阴县令萧整带领整个家族也加入了移民大军。南渡的世家大族,阀阅观念十分浓厚,特别注重自己的籍贯,即使在南方也要侨置,兰陵萧氏也是如此。为了安置萧氏大族,晋侨置南兰陵于武进(今江苏常州)。
兰陵萧氏南迁以后,经过几代人的恢复、发展,至齐梁年间,声名显赫,人才辈出,进入了另一发展高峰期。
兰陵萧氏为躲避战乱,远离家乡,经长途跋涉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,其艰辛可以想象。这次迁移使兰陵萧氏家族元气大伤,但是南迁也使其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。
这一时期,社会动荡不安,兰陵萧氏利用时机,充分发挥自己政治方面的才能,成了乱世中的英雄。南朝的四个开国君主中,就有两个是兰陵萧氏的后裔。
南朝齐的建立者——萧道成,是萧整的四世孙。萧道成小时候从儒士雷次宗学《礼记》和《左氏春秋》。他一生戎马,在军事上、政治上卓有成就。同时他也是一位爱好广泛、博学多才的学者,史称他“博涉经史,善属文,工草隶书,奕棋第二品,虽经纶夷险,不废素业。”
南朝梁武帝——萧衍,萧整的五世孙,其父与萧道成为始族弟。萧衍“少而好学,洞达儒玄,虽万机多务,犹卷不辍手”。他艺能博学,于阴阳谶纬、卜筮占决、草隶尺牍、骑马射箭无不精妙。尤长于文学,精音律,在书法理论方面造诣颇深。萧衍还精通儒学,并且深知儒学对立邦治国的重要意义,他下令兴修国学,在建康设立五经馆,广招生员,学生的生活费由国家供给,成绩优秀的可以做官。他亲临国子学讲经策试诸生,还命皇太子及王侯诸子,够年龄的皆入国子学受业。以上措施,使儒学得到较大发展,士人多通经入仕,京师人才云集。梁成为当时南北文化的中心,连一些身在北方的士大夫也钦慕南方,投奔梁朝。
齐梁年间,兰陵萧氏飞黄腾达。萧道成、萧衍贵为九五之尊,在政治上达到了权力的至高点。同时他们又是饱读经书、博学多才的学者,在学术方面为后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。他们还十分重视教育,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教育的措施,如扩充国学,公卿子弟均须入学等。政府的大力提倡,使萧氏子孙在各方面得到很好的培养。他们在优越的政治、经济条件下,生活悠闲,开始把精力投入到精神领域的研究。
这一时期正值意识形态领域变化巨大。长期的战乱,让人们生活困苦,他们开始寻求新的精神寄托,佛教、道教得到广泛传播,儒学独尊的局面发生了动摇,文化思想界呈现出自由奔放的新气象。思想的多元化使人们的精神活动领域扩大了,多才多艺、博学洽闻的人也越来越多。再加上兰陵萧氏南迁时,带来的是整个家族,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保存了其家族文化。萧氏家族文化和南方的吴、越、楚文化融汇,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,也使其家族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,文化形式更加多样性。
在这样的背景之下,兰陵萧氏涌现出了大批人才,他们文彩风流,著书立说,于各领域多有建树。
在齐高帝萧道成众子孙中,以其孙萧子良、萧子云、萧子显成就最大。
萧子良,官至宰相。他开办了一个召集文士著书立说的场所——西邸,成就了“ 竟陵八友”这一南齐时期的文学流派。他延揽文士,抄五经百家,编成《四部要略》四卷,是经史子集的总集目录,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。
萧子云,官至侍中、国子祭酒。南朝梁文学家、书法家,兼通文史,书法精妙。他看到晋代竟没有一部系统的史书,二十多岁便留心撰著,写成《晋书》一百卷,现只有一卷流传下来。
萧子显,官至吏部尚书。自幼聪慧好学,颇有文采。一生致力于史书撰著。他著有《南齐书》五十九卷,并流传至今。
梁武帝萧衍的子孙也在文学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,较著名的有以下几位:萧统,谥号昭明,梁太子,著名文学家。萧统勤奋好学、智慧超群、诗文俱佳。他的最大功绩是专筑“文选楼”,引纳文学之士,集古著述,编成《文选》三十卷。《文选》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文学著作总集,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萧纲,南朝梁第二代皇帝,文学家。萧纲天资聪睿,善谈玄理。他弘纳文学之士于东宫,以浮靡轻艳的文辞,描写上层贵族的腐朽生活,时称为“宫体诗”。他一生著有许多东西,但多被散佚。
萧绎,即梁元帝,著名文学家。他酷爱诗书,藏书达十四万卷。好作宫体诗,生平著作甚多。
兰陵萧氏传至隋唐,也出现了不少杰出的人才。隋唐时期,国家重新统一,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。为了加强思想统治,儒学受到重用,读书人以学儒家经典、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为正道。兰陵萧氏以儒学传家,且在南北朝时期世代显赫,文士辈出。在这种余波的影响下,兰陵萧氏自隋唐至五代,依然兴旺发达,既为皇亲,又历代为显宦,在历史上享有盛名。
这一时期,兰陵萧氏在政坛上如日中天。萧衍后裔萧岿一支有九人入相,即所谓的“一叶九相”。另萧懿一支有两人为相。故有人赞兰陵萧氏:“名德相望,与唐盛衰。世家之盛,古未有也”。
在文坛上,萧氏后裔以萧该最为有名。萧该,隋时兰陵人,梁亡后流寓长安,拜国子博士。他笃爱学习,于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春秋》、《礼记》无所不通,尤精于音律。萧颖士,唐中期著名的文学家,古文运动先驱之一。他聪慧绝伦,富诗学。他深感六朝以来,骈体文盛行,束缚了人们的思想,因而极力推崇先秦两汉散文,为后来韩愈、柳宗元掀起的“古文运动”奠定了重要的基础。
自宋以后,由于各方面的原因,兰陵萧氏有较大影响的人物已经不多,此处不再多述。
从西汉到隋唐,兰陵萧氏人才济济,这不仅与特定的地理环境、特定的时期、特定的政治背景息息相关,也和兰陵萧氏以儒学传家、家学源远流长密不可分。
(临沂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高梅)